Page 244 - 唯識藏_10
P. 244

體性亦非真實。三智者,謂自在智、觀察智、無分別智。為顯四因,乃說頌曰:  識相故;無所緣境,識可得故;不由功用,應無倒故;隨三智轉故。由此道理,能取  臾所緣,謂無學所緣,唯此生故。二十九、隨轉所緣,謂佛菩薩所緣境界。  、心法所緣。二十七、自在所緣,謂解脫等,乃至一切種智諸功德所緣。二十八、須  五、真實所緣,謂真如及十六行所緣諸諦。二十六、安住所緣,謂滅盡定及定方便心  乘。二十三、相所緣,謂止、舉、捨相。二十四、無相所緣,謂涅槃及第一有。二十  、義所緣,謂依此法義。二十一、狹小所緣,謂聲聞乘等。二十二、廣大所緣,謂大  謂即此能有所緣故,如經中說斷滅所緣。十九、法所緣,謂聖教名、句、文身。二十  境界。十七、極細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安立者,謂所緣境體非真實,唯安立故。由四種因,知所緣境體非真實,謂相違
              得自在菩薩,由願解力故,如欲地等成,得定者亦爾。  若義義性成,無無分別智,此若無佛果,證得不應理。  於過去事等,夢像二影中,雖所緣非實,而境相成就。  鬼傍生人天,各隨其所應,等事心異故,許義非真實。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239   240   241   242   243   244   245   246   247   248   2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