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 - 唯識藏_10
P. 49

所生聞思慧及彼隨法行所攝心、心所等。四界、二處全,及餘一分欲界所攝,是外門  取,謂唯是取所行義。一切皆是所取。為捨執著境界我故,觀察所取。  自相共相一切時一切境界能取。又由和合識等生故,假立能取。  用我故,觀察能取。又能取有四種,謂不至能取、至能取、自相現在各別境界能取、  薀全,色、行薀一分,十二界、六處全,及法界、法處一分,是能取。為捨執著能受  。一切一分是非已生。為捨執著常住我故,觀察非已生。又已生相違是非已生義。  、續時已生。  已生、離會已生、異位已生、生死已生、成壞已生、先時已生、死時已生、中時已生  清淨已生、運轉已生、有種已生、無種已生、影像自在示現已生、展轉已生、剎那壞  、長養已生、依止已生、轉變已生、成熟已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何外門?幾是外門?為何義故,觀外門耶?謂欲界所繫法是外門義,除依佛教  云何所取?幾是所取?為何義故,觀所取耶?謂諸能取亦是所取,或有所取非能  云何能取?幾是能取?為何義故,觀能取耶?謂諸色根及心、心所是能取義。三  云何非已生?幾是非已生?為何義故,觀非已生耶?謂未來及無為法是非已生義
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