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7 - 唯識藏_11
P. 267
淨是能治;瞋是所治,慈為能治。如是等,盡當知。 讚義而起稱讚,或法或眾生。 如其所應,令他離欲,乃至慶慰。 行;悲愍他事,有五種,所謂五種悲愍眾生。此中,由根本事增上力故,依十二行, 行,俱令自他生善趣,引昇進,證寂滅。 ,能感流轉;清淨行,能證寂滅。自義行,唯令自己感善趣,引昇進,證寂滅;他義 苦行,能為寂滅資糧及感善趣。順退分行,能感退墮;順進分行,能感昇進。染汙行
略義者,謂說諸法通種類義。廣義者,謂說諸法別種類義。復次,說不了義經故 所治義者,略而言之,一切雜染行。能治義者,謂一切清淨行。如貪是所治,不 過患義者,謂於應毀厭義而起毀厭,或法或眾生。勝利義者,略而言之,於可稱 如上所說事、時、補特伽羅,佛薄伽梵依此三處流布聖教,故名依處。 補特伽羅依處者,謂鈍根等二十七種數取趣,應知。 時依處者,略有三種:一、過去言依;二、未來言依;三、現在言依。如經廣說。 如是三事:根本事,有六種,所謂善趣乃至涅槃;得方便事,有十二種,謂十二
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
2
5
5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