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6 - 唯識藏_11
P. 416
牽引因。即此種子,是自果生起因。除種子外,所餘緣是攝受因。即此種子果生已後 為因故,追求飲食。隨如是等類無量所受,當知皆名觀待因。若種子於最後自果,是 待足故,足為因故,起往來業;觀待節故,節為因故,起屈伸業;觀待飢渴故,飢渴 若因此故,於彼諸事若求若取,是謂觀待因。如觀待手故,手為因故,起執取業;觀 、所緣緣、增上緣。五果者,謂異熟果、等流果、離繫果、士用果、增上果。 攝受因、引發因、定別因、同事因、相違因、不相違因。四緣者,謂因緣、等無間緣 ;十二、差別功能;十三、和合;十四、障礙;十五、不障礙。 五、無間滅;六、境界;七、根;八、作用;九、士夫用;十、真實見;十一、隨順 能燒,風能燥,如是等類,是名外法各別作業。 。自所作業者
此中,隨一切法,名為先故想,想為先故說,是謂彼諸法隨說因。若觀待此故, 差別者,謂十因、四緣、五果。十因者,謂隨說因、觀待因、牽引因、生起因、 依處者,有十五種因緣所依處:一、語;二、領受;三、習氣;四、有潤種子; 答:自種為先,即彼前生為建立,彼生緣為和合故,自作業者自所作用而得成辦
顯揚聖教論卷第十八
4
0
0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