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4 - 唯識藏_11
P. 484
如小兒所見,未識名字,及無分別識位所得境界,如五識等,並緣義,不緣名也。 見物體,而分別此體異於餘物,不知定是何物,不得其定名故,但名依義分別義。亦 學其訓釋,是名依名分別名;乃至識名,求其所訓品類亦爾。 為識,彼類不可名識。由先得義,然後分別立其名也。 是受乃至識也。 字能分別色體性。乃至識陰亦爾,先得其名,未見其體,後時得體,如昔所聞,即知 如此等相,名之為色。此人後見色體、品類、相貌,如昔所聞,知其是色,即是由名 、識等,由識體性而得成就也。 。一、依名分別義自性者,謂此類是色,由色體性而得成就;乃至此類是受、想、行 分別名自性;三、依名分別名自性;四、依義分別義自性;五、依名義分別名義自性
四、依義分別義自性者,謂未得色名,因不定名,分別色類。如人未識物名,但 三、依名分別名自性者,謂此色名,如人雖得其名,未識此名品類,更復思量, 論曰:二、依義分別名自性者,謂此類可名為色,彼類不可名色;乃至此類可名 釋曰:謂此人先未得義,前得色名,聞說色相如此,有形礙,可捉持,有壞滅,
三無性論卷上
4
7
7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