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8 - 唯識藏_11
P. 488

生起種種相貌。分別依止、境界、戲論,體唯是一,有三義用。  即有熏習能分別義,能分別即是戲論分別。  聚中一執分別,謂瓶、屋等,此最為麤,故從「言」名也。  ,此義為細,故立「名」名;次差別分別,明體差別,則小為麤,故立「想」名;後  為細,想則小麤,言為最麤。是故用此三名,目三分別:初自性分別,直明色等法體  想言。此則分別為想言所依止。今此中立想言者,並是名字,欲顯名字有麤細:名則  字為法門,取於義類故。正以所取為依止,所緣為境界故。  及名類,即是三種義類名,即是三類種種名。是故以義為依止,以名為境界,緣此名  戲論體。何以故?於三分別中,各有能所故。能,即是戲論體;所中,則有二,謂類

               論曰:次我及我所,此二分別能作身見及諸見本,能作我慢及諸慢本。  於三類中,緣三名,數數起行種種相貌者,明依止三類,緣三名為法門,而數數  名、想、言所熏習分別,名戲論分別者,由緣此三名為境界,起於分別,所分別  云依止此類,緣名、想、言所起分別,云想言者,謂心想此名,言說此名,故云  釋曰:八分別中,前三分別名為戲論,分別此三各各即為依止,即為境界,即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無性論卷上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483   484   485   486   487   488   489   490   491   492   4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