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5 - 唯識藏_11
P. 495
空,乃以相空為相也。 死;若順此性,則得涅槃。此性為一切法真性,故名如如。是故二名相如如,非言相 ,無有俗諦堪為境者,是故此智所會,即是如如。三、是真實性。若違此性,則成生 可會,無方便故。是故二空離此戲論,故名如如。二、是無分別智境界。此智無顛倒 不除,無解脫義,但唯凡夫,無有聖人也。若執真定異俗,則依俗不能通真;真即不 解脫,悉見真故,皆是聖人。又若真俗定是一,則真不能遣俗;義既不能遣俗,俗或 論者,謂執真與俗或一或異等四謗,通稱戲論。若執真與俗定一,則不勞修道,並皆 是故生滅無有前後,亦不離分別、依他,故曰如如也。 既未有生,滅何所滅?又應先涅槃,後受生死。先有滅故,是則解脫已,還受繫縛。
三、識如如者,謂一切諸行但唯是識,此識二義,故稱如如。一、攝無倒;二、 二、相如如者,謂人、法二空。此二空相所以名如如,有三義:一、離戲論。戲
三無性論卷上
① 「計」,底本作「討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計」。
4
8
8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