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9 - 唯識藏_11
P. 509
是所緣既無,能緣不起,故云菩薩尋思此類,但見無相無生真實義類也。 別所作,但是亂識,即名識類;若始終作語,正取此亂識家無名無相名之為類。此類 以對眼為義也。所言類者,若指色等,氣類亦得名類。今則不爾,菩薩觀此五陰是分 生真實義類也。 識,無名無相,名為見類。此類所緣既無,能緣不起,故菩薩尋思義類,但見無相無 類,但見唯類,不見餘義。何以故?菩薩尋思於義,此義如所顯,不如是有,但有亂 思,聞名言,不見名體。此言體者,即指名為體也。二、尋思義類者,謂菩薩尋思義 無;若異者,世界則無,如兔角等。何以故?有物不出分別、依他二性故。是菩薩尋 與不名何異?故名不成名。而此名與色等類,為同為異?若同者,色等既無,名亦同 ?名本
論曰:三、尋思自性假者,謂菩薩尋思自性,但見唯假,不見餘物。何以故?此 釋曰:尋思義類者,所言義者,如五陰中各有別義,為名所顯,名之為義,如色 論曰:第二、四種尋思者:一、尋思名言;二、尋思義類;三、尋思自性假;四
三無性論卷下
4
9
9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