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2 - 唯識藏_11
P. 512
。如此等,尋思自性得如實智以甚深義為境。何以故?俱遣名類,一時空故。 ,似有自性。菩薩如實見此自性如幻化、影、響、水月像等,體實非有,而似有顯現 說。是名菩薩尋思義類得如實智也。 說者,尋此亂識由分別起,分別既無,亂識亦滅,即是真如,絕於言語,故云不可言 類離一切言說者,菩薩觀依他類,但亂識,不見分別性,故云離一切言說也。不可言 約出世如實觀,此名約類故起,類不可得故,名亦不可得也。 如實知此名,是名尋思名得如實智也。 不能想,則不能起增益見執;若無見無執,則不能宣說。以是義故,世間立名。菩薩 二、為見;三、為說。於色等類中,世間若不立色等名者,則無人能想此物名色;若 但得名,不得名體。菩薩如實知此名,世間於類中安立。此名凡
釋曰:前一尋思但遣於名,此則為淺;第二尋思次遣於類,可得居中;今第三尋 三、尋思自性得如實智者,菩薩於色等類尋思自性假,此類無有自性,由自性假 論曰:二、尋思類得如實智者,菩薩尋思義類,離一切言說,不可言說。見色等 釋曰:如實知此名者,有兩種如實知:一、約世間如實知,為三義故立名;二、
三無性論卷下
5
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