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 - 唯識藏_11
P. 55
治現行之時,若心浮舉,煩惱染汙,持心令下故。 心者,謂修彼對治修慧現行,若心沉沒,煩惱染汙,策心令舉故。持心者,謂即此對 故。發起正勤者,謂多種堅固修彼對治。此上三句顯不定地中聞思兩慧下品對治。策 者,謂修彼對治,令微薄故。生欲者,謂起證斷樂欲。策勵者,謂不忍受惡及歸趣斷 所攝。惡不善法者,謂能起惡行欲界煩惱及隨煩惱。惡不善義,已如前說。為令斷故 所緣之境有四種事:一、心所執事;二、心領納事;三、心了別事;四、心染淨事。 應,乃至為令於法得離繫故。又一切處應說與念相應心及心法。如是發起觀察心時, 。如於身念住,如是於受、心、法念住應知亦爾。此中差別者,謂各於自境,如其所 ,由聞思修之所生慧,或唯影像,或事成就,於身
二、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,乃至廣說。未生者,謂增盛隨眠所攝,能起麤纏之 一、已生惡不善法為令斷故,生欲策勵,發起正勤,策心持心。已生者,謂麤纏 四正斷者,廣說如經。 四念住者:一、身念住,謂或緣於身,或復緣身增上教法,或緣彼教授為境界已 論曰:菩提分法,品類多種,最初勝者,有三十七,謂四念住等,廣說如經。
顯揚聖教論卷第二
4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