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6 - 唯識藏_12
P. 356
用:觀如如滅苦滅集,觀如如即證滅,會如如即修道也。 ;二、滅觀;三、證觀;四、修觀。觀如如是苦諦性性,三諦亦然。觀四諦如如具四 便故,生死得成,故云「此因義,生死圓滿」。 ,故不長。前三是業,後一分非。就前三中,取第三句亦作亦長,故云具足諸法。 也。四、不作不長者,即無漏善業,若轉增長生死報,名為作者;無漏能除生死作者 ;不能自起若心,故不作。三、亦作亦長者,如人作善業,復恒數習,此善業轉廣大 ,是作;復即追悔,故不被長。二、被長不被作,如羞慚人隨人修行,此善被增轉廣 能增長。 子、煩惱同是虛妄,是故熏習能增長本識。譬如甜物能增長淡,淡亦是甜性,同性故
「能除執著分別性」者,分別於無中作有,真實觀者,顯有、無與自性相違,故 「第二、觀習真實性」,觀三種無性,是名觀習真實性。觀有四用:一者、除觀 「能生六趣」者,即能得六趣生死果報。生阿梨耶識因,此生死圓滿身因熏習方 「具足諸能」者,明業有四種:一、被作不被長,如利智人遇惡知識,起不善業 「第一
顯識論
① 熏習增長本識」者,以同類故。本識緣如如,起四謗,是虛妄熏習,種
3
4
4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