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3 - 唯識藏_13
P. 493
喻佛常住大般涅槃」;三十二文,大意同,然少有別。 人者,斷善故沈沒,近善友得出,乃至既前進已,得到彼岸,登大高山,多受安樂, 善友得信,名之為出。到淺處已,即住不去,所謂菩薩為度眾生,住觀煩惱空。第七 善友故,乃至謂辟支佛,雖能自度,不及眾生,是名為出。第六人者,斷善沈沒,近 於中沈沒;近善友故,乃至遍觀四方。四方者,四沙門果。第五人者,斷善沈沒,近 近善友,雖斷善根,得名為出,堅住信慧,心無退轉,名住。第四人者,斷善根故, 三惡道中。第二人者,雖近善友,能得信心,後遇惡,反斷善,還沒。第三人者,由 大海亦復如是,有七種人畏煩惱故,發意欲度」,乃至廣說「第一人者,斷善,常沒 成就阿耨菩提已,此諸如來亦
第三十云 《涅槃》第九,廣以喻明,終不能作菩提因緣,乃至云「假使一切無量眾生一時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四
① 「同」,底本作「因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同」。
六字 或本有
,一人具七,前說不定,皆發意渡生死河故。三十六說定、不定,
4
8
8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