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8 - 唯識藏_13
P. 498
不坐道場,唯不定性方能作佛」。無性《攝論》文亦相似。 故說一。正同《解深密經》云「故於其中說一乘,非有情性無差別」,又說「趣寂終 引接不定性得作佛故,一乘為了義;後偈為定性二乘不作佛故,但依真如無我解脫等 為顯說一乘意,是故說偈。前偈以了義說一乘,後偈以祕密義說一乘。」此意前偈為 二乘人同趣一乘,皆得成佛?」 五異,由法身五業是同;二乘人有五業異,不得法身,無五業同。如來為何義故,說 此眾德相應諸佛法身,以何意故,說彼俱趣一乘,與佛乘同?」釋云:「若諸佛無前 三說定性,論釋令知種種乘異故,第七復說菩薩化作,但未見文說有增上慢緣覺。 乘入於涅槃,而不永滅,乃至廣說化四果等;《法華》第二說不定性,以趣大故,第 生無處得種善根因緣,我
《楞伽》第七云:「大慧!聲聞有三種,言入八地寂滅門者,此是先修菩薩行者 准此問詞意,不說一切皆能回趣,但為引接不定根性,令速趣大故。釋論云:「 答:非一切。何以得知?准梁《攝大乘》本論云:「若爾,聲聞、緣覺非共得如 問:聲聞、緣覺各有多種,為一切能取無上菩提,為非一切?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四
4
8
8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