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5 - 唯識藏_14
P. 555
二:初約人舉所問教;後「聞已信」下,正問依教起十法行,生福多少。 二種般若,恐繁不述。 具說如彼,準知般若有了不了。又《智度論》第三十四、四十一、七十二皆說共不共 何況新發意者。復有九地乃至初地所聞,各各不同。般若總相是一,而深淺有異。」 ,般若有二種:一者、共聲聞說;二者、但為十方住第十地大菩薩說,非九地所聞, 如《佛說不可思議解脫經》,五百阿羅漢雖在佛邊而不聞,或時得聞而不能用。復次 曰:般若非祕密法,而《法華》等諸經說,阿羅漢受決作佛,大菩薩能受持用 一百云:「問曰:更有何法甚深勝般若者,而以般若囑累阿難,而餘經囑累菩薩?答 又第四卷引《大般若》,於五蘊中乃至佛法,具有三性,廣如彼說。
自下第二、正發問辭,辨福勝劣。於中有二:初菩薩請問,後如來正答。前中有 又解:般若自有二種:一、深;二、淺。深即了義,淺即不了。故《智度論》第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八
① 底本無「持用」,今依據麗本《大智度論》卷一
○○
補上。
5
4
4
5
5
① 。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