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53 - 唯識藏_14
P. 553
解深密》等以為第二,說法相故;諸部《般若》以為第三,無所得故。所申理教,如 》中第八、廣略相對。文雖有異,其意亦同。《菩薩藏》云皆同灰燼,即調伏義。 相,令聞法者心生欣戚;了義經者,凡所演說,必令聽者心為調伏」,此即《菩薩藏 因果相對。然云不分別者,譯家謬也。又《大集》云「不了義經者,多為眾生說罪福 《大集經》云「不了義經者,分別隨道;了義經者,不分別果」,此即《菩薩藏經》 有我等,及三解脫門,是名了義。 九、說有我、有情等,又說立有種種受蘊,無有主宰,名不了義;說空、無相等,無 對門 淺深相 義。
第三、顯理淺深者,西方諸師自有兩說:一、清辨等言於三輪中,四諦為初;《 如是諸教了不了義,種種不同,故不可以了不了言判教淺深,後當分別。 此經所說了不了者,隱密、顯了釋了不了,如前分別。 依《涅槃經》第六卷中,聲聞乘、無上大乘等七對釋了不了,廣如彼說。 若依《大集》五十四,唯有七對,而無第一、第三二對,餘門大同。而差別者, 八、說文句廣博,令心踊躍,名不了義;說文句及心皆同灰燼,是名了義。 、無別相對門也。 生死、涅槃、有別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八
七、說種種文句差別,名不了義;說甚深難見難覺,是名了義。
相對門也 我法二空
」
5
4
4
3
3
相對 廣略
句 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