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2 - 唯識藏_16
P. 182
如是種種相現,不應取著,著則墮於外道,是邪道所通之禪,及墮二乘境界,皆由不 日月形、鉢頭摩,或云海有深嶮之狀,或如虛空,如火盡,盡或作燼。凡修行者觀察 其義也。 智,契三諦理,故曰三種樂住。前文所謂「若成就此三相,能到自覺聖智境界」,即 ,庶幾如來禪乎?三種樂住者,還只是向聖智三相,在如來言之,即大寂定,究竟三 一真如,是如來禪。所謂「念想觀已除,清淨心常一,如是尊妙人,則能見般若」者 心外無所觀,故曰如實處不生妄想。亦於彼攀緣處了無非一如,故曰攀緣如禪。 二無我觀,隨有所緣,未忘待對及有取舍皆為妄想。而是菩薩造境即中,無不真實, 其相也。 俱了人無我性已,即偏教菩薩觀法無我,歷諸地相義,一一觀察,次第增深不退,即
偈初通列四種禪,次別出禪相,以示得失。譬如日月形者,謂於定心中,或見如 如來禪者,則境觀妄想及以如者一切都絕,但曰入如來地等,信知心行處滅,唯 攀緣如禪,對上則圓頓所修。言妄想,即前凡夫人法二執。二無我妄想者,即上 觀察義禪,謂人無我等,疊上所離也。外道自、他者,謂彼即他,以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二
1
7
7
2
2
* 己為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