究竟當得如來法身,故曰得佛無上身。 子發心,即其事也。此亦教道斥奪之說,未必盡然。彼覺法亦然者,頌上覺法無我。 如昏醉人為無明酒困,必待經劫根轉,而得發心,所以酒消然後覺。如《大經》五佛 愚,為是著三昧樂而無進趣,住無漏界而不退還,至以三昧身窮劫不覺。故復譬云, 空相亂意,則猶未離法塵影事,故曰相風所漂蕩。又未能斷根本無明,故為習煩惱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 右第十七章 「譬如海浮木」下,喻聲聞人依八識心海,雖不為五塵所動,而溺三無為坑,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 2 3 3 6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