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9 - 唯識藏_16
P. 249
可以說字等句用配三軌云云。三軌和合,為一大乘,即初句也。非捨而弗乘之,謂直 所乘,我所乘者,離諸名相,無證無得,而亦非無境界可示,故曰非說亦非字等。亦 下,則猶未免作意,亦從譬為言爾。勸文可知。 量身,三昧普現,如鏡現象,故名種類俱生。不由作意,名無行作。或以「作」字綴 。佛法非他,故云自得。自得之樂,樂之至者,故言樂相。義當八地以上,得一身無 薩通達,以建化本。是名覺法自性義。 ;而非無幻假之相,故如造所造一切色等。通達自性法故者,即以如幻為法自性,菩 妙華之莊嚴也;其身迅疾如意,如幻夢等之無礙也。不同四大實造,故曰非造非所造 ,故能轉變無礙:是為如幻三昧。及無量相、力、自在、明者,即三昧所得法門,如
偈初四句約如來自證離相故,皆以「非」言之。謂如前分別,雖是大乘,而非我 種類俱生言覺一切佛法者,前二空幻,猶是二邊,今覺中道,故一切法皆名佛法 覺法自性,文釋顯矣。言如幻等法者,謂了一切法如幻,故無所有;而身心亦幻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
① 「二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嘉興本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》卷三上改作「二」。
2
3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