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 - 唯識藏_16
P. 49
阿跋多羅寶經註解》,於其自序中云「採古註善者併註之」。考其內文,引用本疏之 義善成。 、解脫本只一體」,與天台所謂「名轉體不轉」,其實理出一轍,故依天台釋之,其 一心中得,得而無得,是為究竟。卷六論及「妄想身轉,解脫不滅」時,即以「妄想 會之。又卷四注解「無智應是智,非非智」時,即依空、假、中三智釋之,說此三智 提不終斷善,亦有時而生善者,並將《涅槃》所謂「闡提無有佛性」,以權、實之別 玄義」,勾勒全經之旨趣,後方逐文釋義。五重即:
又明代宗泐及如 再如卷二解釋「彼一闡提,非一闡提」時,即依天台「不斷性善」釋《楞伽》闡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題解 方等通乘為教相︰教相係世尊教法之種種類別,本經屬大乘方等經,通攝三乘。 破外辨邪為用︰辨明內外,破邪顯正,為此經之大用。 了妄無性為宗:由自覺聖智了妄想無性,即妄想以顯真實,為此經之宗致。 第一義心為體︰第一義心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,係三世一切諸佛所歸趣處。 人法離相為名:「一切佛」,人也;「語心」,法也。人法皆離相,方稱題旨。
玘
法師奉太祖之詔,於洪武十一年(一三七八年)所撰之《楞伽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