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唯識藏_16
P. 44
。三、約用者,謂菩薩留惑,增修大行。《攝論》云「諸惑成覺分」等,經云「一切 五無間,不得大菩提;二、言順意違,謂如外道修善,背於解脫,又如調達五邪法等 行順理,不善違理 釋可知。 云「煩惱即菩提」等,此並就智見惑性相盡無斷,方為實斷也。四、泯;五、圓。準 智,此智亦須斷;諸惑之性空,此惑不須斷。經云「若人欲成佛,勿壞於貪欲」,又 斷。若不爾者,見有惑可斷,是惑而非智;若見惑性空,是智而非惑。是則見有惑之 ,是迷不成斷;若見惑性真,惑無不成斷。是故由智照非照,由惑斷非斷,方乃為智 碑,碑即築。麤說雖爾,若依《十地論》,非初非中、後。如是斷惑,又不見惑性真 可名目,思之可見。 寂非不寂。並思之可見。五、圓者,合前四義,為一聖智,圓明具德
九、違順自在門者,有四義:一、顯;二、名;三、用;四、法。初、顯者,善 三、俱者,謂障治相對,無漏智起,諸惑種滅,如秤兩頭,低昂時等,亦如築即
入楞伽心玄義
① ,相顯可知。二、名者,然有二義:一、言違意順,謂如云不作
3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