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4 - 唯識藏_16
P. 54
淨覺,慶歷中嘗為滁州,至一僧舍,偶見此經,入手恍然如獲舊物,開卷未終,夙障 乎?此其所以寂寥於世,幾廢而僅存也。太子太保樂全先生張公安道,以廣大心得清 誤哉? 不可同日語矣。世人徒見其有一至之功,或捷於古人,因謂《難經》不學而可,豈不 經論,直授方藥,以之療病,非不或中,至於遇病,輒應懸斷死生,則與知經學古者 悅。高者為名,下者為利,餘波末流,無所不至,而佛法微矣。譬如俚俗醫師,不由 學者各宗其師,務從簡便,得一句一偈,自謂了證,至使婦人孺子抵掌嬉笑,爭談禪 ,如珠走槃,無不可者。若出新意,而棄舊學以為無用,非愚無知,則狂而已。近歲 以為心法。如醫之《難經》,句句皆理,字字皆法,後世達者,神而明之,如槃走珠 師達磨以付二祖曰:「吾觀震
《楞伽》義趣幽眇,文字簡古,讀者或不能句,而況遺文以得義,忘義以了心者 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,先佛所說,微妙第一,真實了義,故謂之佛語心品。祖
序
書楞伽經後
4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