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7 - 唯識藏_16
P. 57
亦法譬之例也。經如常釋。 也,以出世法寶無以尚故,借世寶譬之。以凡立題,人、法、譬言之,即以處從法, 「游於無量甚深法性」是也。或翻無上,則合云阿耨多羅,恐訛轉爾。寶之為言貴重 二譯並以「入楞伽」稱之。約理,則游入自覺聖智境界而說是經,亦猶《金光明》云 可往翻之,表心路絕也,即說是經處。阿跋多羅,梵本正云阿靺多羅,此翻游入,故 凡四譯,三存
「一切佛語心品」,一品別題也。一切,則何所不該。三世諸佛同證此心,共說 「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」,大本總目也。楞伽,謂其山高絕,非神通莫往,故以不 此經大本具在天竺,譯人以卷帙既多,此品最要,有足以印心者,故別傳。此土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一
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一
譯於魏,實叉難陀譯於唐。 求那跋陀羅譯於宋,菩提流志
一亡
於北涼 曇謨讖譯
,盛行宋譯,得無謂乎?
四明沙門柏庭善月述
4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