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28 - 唯識藏_18
P. 428
正說地義,如來法中為無等說,以無義無行得勝此地,此地能為一切義作依止故。何 次,佛不為二乘說,於二乘有隱秘義,故名為藏。 此法門是十地波羅蜜藏所攝。以文攝義故名藏,部黨類相攝又名藏,故有重藏名。復 乘得此藏名,以聲聞乘不為利他說故。若一切大乘皆名波羅蜜藏,此法門為從何出? 大悲。若離分別,此事不成,故是無分別後智攝。 自他通達。為欲成熟眾生,此即智波羅蜜事,亦以思慧為體。此智既為利物,故兼屬 能思量簡擇,自得通達,及令他得通達。能成立六度故,菩薩於大集中得受法樂,令
此經中說一切波羅蜜地地各各修習得成,此地諸佛於一切土處恒為勝行人說。此 釋曰:一切大乘法,名波羅蜜藏。為利益他故,佛說大乘攝藏諸波羅蜜,非聲聞 論曰:從波羅蜜藏藏經應知此法門廣顯諸義。 釋曰:隨別義,諸地各修一度,故不同時。 論曰:後四波羅蜜,應知是無分別後智攝。一切波羅蜜於一切地中不同時修習,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
4
1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