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37 - 唯識藏_18
P. 437
等行忍。如昔所立誓,能作利益他事,能捨離憂弱心,惡法寂靜,此中智慧為勝,故 等行戒。如昔所立誓,能忍能捨分別他過失,瞋恚上心寂靜,此中智慧為勝,故依諦 此用最勝,故依智慧行施。 減盡中,不生貪瞋、無明、怖畏,故依寂靜行施。如應如時,如實施與,於前三中, 悉生歡喜,故依諦行施。菩薩能捨財捨果,故依捨行施。菩薩於財物、受者、行施及 薩六度功德相應,故依寂靜住;菩薩由自行六度,善解利他方便,故依智慧住。 誓,於方便中,智慧與行誓相應,智慧為勝。此三皆實無倒不相違,故名為諦。 行諦者,如所立誓修行,與誓相應,如誓實,行亦實。慧諦者,為成就此行及安立前 自得解勝,十地令他得解勝,故名依智慧地。 地無相有功用,八地無相無功用,故名依寂
如昔所立誓,不違先所受戒,捨離惡戒,一切惡行寂靜,此中智慧為勝,故依諦 菩薩立誓不違求者之心,必皆施與,由立此誓不違誓故,實能施與,隨其所施, 菩薩如昔所立誓,今作眾生利益事,故依諦住;菩薩能捨六度障,故依捨住;菩 諦有三種:一、誓諦;二、行諦;三、慧諦。誓諦者,從初發心立誓為利益他。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一
4
2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