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2 - 唯識藏_18
P. 492
但於此智起信樂心;由依止此信樂心,後方得入度此無分別智理。無分別智從此信樂 得無分別。云何加行得無分別名?先從他聞無分別智是真菩薩,菩薩自未證真道理, 。此十自在後後轉勝,此二種法最後極勝,是無分別智所得究竟,名增上果。 後轉清淨。自在究竟者,不但得三種清淨身究竟,復有別究竟,謂十自在,如論後說 ,後於地地中轉轉清淨,至十地究竟清淨,譬如練金。由此清淨,菩薩所得三身,後 成就相應。 地始得無分別智,名得相應;從初地後乃至十地,於無數劫修無分別智乃至究竟,名 於出離中與二義相應:一、與得相應;二、與成就相應。此二相應應知不出十地:初 義,何故重說?由離有三義,故作重名。一、永離;二、上離;三、決離。無分別智
無分別智功德云何?無分別有三種:一、加行無分別;二、根本無分別;三、後 釋曰:究竟有二種:一、清淨究竟;二、自在究竟。清淨究竟者,初地始得清淨 論曰:諸菩薩究竟,由得淨三身,是無分別智,至勝自在故。 此無分別智藉二道於三阿僧祇劫修學,以何法為究竟?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二
4
8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