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8 - 唯識藏_18
P. 508
波羅蜜中經若干時修習,令得成就,故稱圓滿。 蜜住般若波羅蜜中成,故言住。菩薩住般若波羅蜜中,離五處修行餘波羅蜜,於一一 般若波羅蜜無退失,故名住。又菩薩欲修餘波羅蜜,先修般若波羅蜜為方便,餘波羅 。名是假立,為目此義,故隨方不同;義有定性,故義是同。 立法約自性義,攝諸法為同,不以名攝為同。何以故?名於諸方不同,義於諸方則同
釋曰:如外道住彼般若,起我執,謂我今住般若,般若即是我所。諸菩薩住般若 論曰:何者非處修行能圓滿修習所餘波羅蜜?謂離五種處:一、離外道我執處; 釋曰:欲成就無分別智與般若波羅蜜不異故,引《般若波羅蜜經》為證。菩薩修 論曰:如經言若菩薩住般若波羅蜜,由非處修行能圓滿修習所餘波羅蜜。 行依義成,不依名成,云何知義是同? 釋曰:不以名不同為異,以義同為一,以一故言即是。若名異,義云何同?如來 論曰:此無分別智即是般若波羅蜜,名異義同,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二
4
9
9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