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2 - 唯識藏_20
P. 212

引散故;嫉、慳障捨,於自他利,慳妒門中數動心故;無慚、無愧障淨尸羅,犯諸學  現行,故偏建立。」《對法論》說:「惛、眠障止,內  非煩惱。」隨煩惱生,其義通故。  四  品別,故唯立七。由未離欲,立欲貪、嗔恚  狹寬義別,亦不相違。  資具,恒與怖怨等共相應故。」彼說有外,此言依事能攝,有內所依身及外資具事,  名遠所隨:假喻稱箭。「能攝依事,故名所有」者,《對法論》云:「由多積集所有  依第二袟等解,蓋覆其心,今說由此不證實義,亦不相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纏有八者,八十九說:「一切煩惱由現行者悉名為纏。然有八種,於四時中數數  隨煩惱唯三者,據勝說故。《對法論》說:「一切煩惱皆名隨煩惱,有隨煩惱而  ② 。以此總攝一切煩惱。」  唯七名隨眠者,根本說七,隨增義勝故。八十九說:「煩惱種子皆名隨眠,由三  此等釋名,如《對法》第七及九十八,或有不同,恐繁故止,讀者應知。  「不靜相故,遠所隨故,名箭」者,恒動不安,名不靜相;遠逐行者以為損傷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;由已離欲,立有貪;由俱品故,立餘





                ③ 引沈沒故;掉、悔障舉,外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207   208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   214   215   216   2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