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13 - 唯識藏_20
P. 213

,諸出家者更相諍故。」  名,以二取我見而為自性。或彼四取,體亦唯貪。彼云:「由貪著見繫縛,耽染為因  ,體性無異。八十九說,上品煩惱名暴流等,分行煩惱名軛,是二差別。  二是習有求者,後二是邪梵行求者,能依、所依相應道理故。」八十九同。四軛亦然  性;無明暴流以三界外道所起見相應無明為性。《對法論》說:「初是習欲求者,第  色、無色界除外道所起見及俱無明,所餘一切煩惱為性;見暴流以三界外道所起見為  處,無羞恥故。」更不立餘忿、覆等法。八十九說,障戒定慧,及於利而生慳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取者,下第十卷以四取能取之貪而為自性。《對法論》說,初一即貪,後三如  暴流四中,欲暴流以欲界除外道所起見及俱無明,所餘一切煩惱為性;有暴流以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三
                   ③ 底本無「內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 ② 「四」,底本作「五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四」。  ① 底本無「嗔恚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208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   214   215   216   217   2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