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8 - 唯識藏_20
P. 258
,由迷外愚故潤生。既迷現內果,故於後苦不如實知。 在世;「或先串習」者,過去世。此二並是分別起愚,由迷內現自體及後有愚故發業 釋,後結之。 所潤,能所生,皆非十二緣起支攝。 異熟,及順五趣異熟」等故。此義廣如《成唯識》說。由此彼業能所發,能所集,能 受業、別助當業皆非行支,不爾,福業應生五趣,此卷前說「福業者,謂感欲界善趣 業所集,名識等五種。此六所轉,方名有支。此有,生招,名生、老支。即顯一切現 感引業,通引、滿業方名行支。發此無明,名無明支。潤此愛、取,名愛、取支。此 圓滿,與前差別,識等五支亦有前後。
「受二種先業果」者:一、內異熟果;二、外增上果。「或聞非正法」者,謂現 釋後二門復分為二:初為二問,後隨別釋。初釋「從中際,後際生」中分二:初 「又由福業,生欲界人天」等者,此三皆據引業得果。即順生受業、順後受業唯 答:下識緣現色,名識緣色依;色種上識緣,說識依色種。 問:下界有現色,可為識所依;無色無現色,識依非色種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2
4
4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