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 - 唯識藏_20
P. 29

無為功德,無餘依攝。如論具陳。  餘依無故。佛身有餘,前後兩解,無餘三解。今取正義:佛身有為功德,有餘依攝;  ,唯有自乘,無波羅蜜聲聞名。《法華經》中,以佛道聲令一切聞,即為二矣。  為,隨順自乘善法為體,不定種姓所修成法為後乘因,亦無過失。《釋》解聲聞名中  者,據二乘說。  五地已後即許同體。故二乘等,三  如下地中,喜樂二受雖各別體,初二禪中即便同體;四地已前,真俗二智體雖各別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中所述十七地體,論及釋文有者,依論釋解之;文若不合,依理及《唯識》等  有餘依地,二乘無學所有有漏、無漏諸法為性。無餘依地,二乘唯以真如為性,  聲聞、獨覺、菩薩三地,隨其所應,各取自種子、現行,有漏、無漏,有為、無  今取八地已上無漏相續,菩薩利根,一修慧中能起三用,即名三慧,理亦無失。  靈雋師傳西方云:合有兩解:一、同前義;二、同後義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三」,底本作「二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三」。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慧別體;八地已上,其體乃同。餘說聞思唯有漏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24   25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