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 - 唯識藏_20
P. 33

紙餘是無餘依地。  十五至第五十卷半,合十五卷半是菩薩地;次第五十卷中二紙餘是有餘依地;次後兩  一至第三十四半卷,合十三卷半是聲聞地;次第三十四卷中後半卷是獨覺地;從第三  十四、五,合二卷半是聞所成地;次四卷是思所成地;次一卷是修所成地;從第二十  一紙餘是非三摩呬多地;次第十三卷中一紙許是有心、無心二地;次第十三卷中及第  ,合二卷半是意地;次七卷是有尋伺等三地;次二卷半是三摩呬多地;次第十三卷中  其自性清淨涅槃,本舊自有,非今始得,不說為果。釋初標文已。  「二依」,不言「二涅槃」,即攝菩提;總言「二依」,不說「二滅」,即攝四盡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彼十七地分為十四段,合有尋等三地為一故,合有心、無心二地為一故。  其初五十卷本  答:通三乘故,但說二滅,無住唯是大乘果故,自性本成故。又即攝盡故。但言  第八問:何故有四涅槃及與菩提,唯說二依?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本」,底本作「十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本」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地分中,第一卷初半是五識身相應地;從第一卷半、第二、三卷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