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 - 唯識藏_20
P. 32
,且說十七。」非依餘法不得立地,以瑜伽師用一切法為依緣故。 引、非等引上下定散界差別故,此二增強,故略偏立。由斯《釋論》云:「此中存略 、非慧、癡、無癡等分位作用辨差別耶? 界五蘊,「等持俱」言,體通三界諸五蘊故。由此但應,如前義釋。 名。頌與長行別也。其理雖爾,設言「等持俱」,亦與等引長短不同:等引乃是上二 「三摩地俱」,顯有「俱」言,方通五蘊。等持唯是一定數,故與等引不同,故列其
答:說極勝乘,不說劣故;說有姓乘,非無姓故。 第七問:何故五乘不說人天,但說三乘? 答:以慧為首攝一切故,由此論名彼所成地,出世行中慧偏勝故。 第六問:三乘所行,有亦福行,何故但說三慧為地? 答:總勝故,別劣故。 第五問:何故不言「善心、不善心地」,但言「有心、無心」耶? 答:理例應然,但以略標增勝位別,故無說餘。謂有尋等上下地位麤細別故,等 第四問:何故心所乃有眾多,唯以尋、伺及定有、無以明分位作用等別,不以慧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2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