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 - 唯識藏_20
P. 31

有心及無心地。  說「有」。以同尋伺心,體亦無殊勝利益,非學法故,亦以「有」言辨其差別,說為  利益,故以「有」言顯其分位;定體是學,有勝利益,但言定非地,即顯差別,不須  ,三摩地體唯一別境定數故也。但以尋伺推度、不推度,麤細位別,體非三學,無勝  三俱言「或等持俱,亦等引地,謂諸靜慮及諸無色有心定位心、心所等,除三摩地」  心所,不通無心,彼以「有」言表通五蘊故。《釋論》中,等持對等引為四句,為第  及非」耶?  ?由此更為下翻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答:意顯等持、等引異故。但是等引,皆通五蘊功德,恐謂等持亦通五蘊,故言  第三問:何故頌中不言「三摩呬多非」,而言「三摩地俱非」,有何意也?  答:三摩呬多,此云等引,體通有心、無心,不須言「有」。其尋等唯是一不定  第二問:何故但言「有尋、無尋地」,不言「有定、無定地」,而言「三摩呬多  亦如《釋》解。然《釋論》云「五識同無分別,意地翻此」,豈第八識亦分別體  第一問:何故五合立地,與意離立?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