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4 - 唯識藏_20
P. 364

緣智空道,作道、如、行、出行,此亦是空行。緣智無相道,作道、如、行、出行,  ,無相攝四行,道諦諸行是清淨因。」非三門攝,非有漏,故非無願。  為,依立無相解脫門。」故知道四非三所攝。五十五亦言:「空攝二行,無願攝六行  。有有二種:一、有為;二、無為。三界所繫名有為,依立無願解脫門;諸涅槃名無  二性攝:眾緣生故,攝屬依他;無顛倒故,圓成實攝。」故道四行亦通無相。  。《唯識》亦言:「隨相各一,空、無願、相,如次應知。」又說:「無漏心等,容  中,由遍計所執性立空解脫門,由依他起性立無願解脫門,由圓成實性立無相解脫門  相攝四行。此說不於有為願求故。  次前文中說境同行別故,根本智亦具三行。義別說三,非三別時起。

                 四、依《顯揚》第二       三、依此初文,道四非三攝。二十八亦言:「所知有二:有及非有。依非有立空  二、依《瑜伽》,次前文曉了果中,空如前,無願六,無相八。又七十四釋三性  五、十六行相攝者,略有八門不同:一、依小論,謂空攝二行,無願攝十行,無  四、三智相攝者,俱通三智。通聞、思、修世出世智故,加行、後得二智理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① 說,三門如前。五十五說:「然道四通三行。」彼云: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   363   364   365   366   367   368   3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