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9 - 唯識藏_20
P. 359
觀察空,空無所執,後三不爾,故假名空。「彼果空」者,謂空滿位,由觀空故,煩 空,不說所證空。彼說無二,有無雙彰,此說所無,不辨真有,故不相違。 彼空智。此依三乘通所觀空,但言遠離有情、命者等。唯說人空,不說法故;唯說所 有時,見彼空故,有空無二,俱名境空。此說空行所證所空,能觀彼心即名空智。 彼論意說:所執法、有情空,及真如空性,俱名所知空。觀彼無時,見此有故,證此 所執性無。即以此中,有及非有無二之性名所知空。空智者,謂緣彼境如實了知。」 ,此二無性及彼所餘無我有性。於諸法中所執性無,即是無我性有;無我性有,即是 揚》第二說云:「空有二種:一、所知;二、智。所知者,謂眾生及法遍計所執性中
然四空中,初所觀察空正是觀境,後之三種空成滿位,因空所除,假名為空。由 總釋空差別中,有兩番釋:初依無學者四種空性,後陳有學者四空差別。 此中所言「謂於遠離有情、命者」等,即所觀中,所空空境;「心住一緣」,即 就初文中,初標空三摩地行相。「當知空性略有四種」下,總釋空性差別。《顯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① 「二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六十二改作「二」。
3
4
4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