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4 - 唯識藏_20
P. 394
地中,無想定等,定無心故。又睡眠、悶絕依主識說,名有心地;無想定等依客識說 有伺地中,無心睡眠、無心悶絕不名無心地者,以睡眠、悶絕無心不定故。無尋無伺 故更不須依定非定地辨有無心。三慧、三乘、六地諸行有無心別,不出前門有無餘依。 之中,以辨有心及無心者,即知九地二位差別,亦知定非定地何者有心,何者無心, ,無名無心,辨有無心,相猶未顯,未知九地何處義成,舉地體性。於有尋等地三相 無心二位別故。文分為二:初問標五門,後隨別釋。 不定地,非一切無。說善十一通一切地,即九地故。 有輕安。彼定加行亦得定地,彼亦微有調暢義故」,除定加行,餘欲界心皆闕輕安名 以此文為證,言「善十一通一切地者,通有尋伺地等三地俱有故」;「有義:欲界亦 界散地,為得
此第四、第五門中辨有心、無心,非有身位有無心別故,有無心唯依五地。有尋 地建立中,唯依初五地辨地建立,非依餘者,但依地體。五識、意地,有名有心 有心、無心地。初九地,三乘境中分四,此之二地,第四段辨境位,六識有心、 餘十不定地,如六十三釋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3
8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