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 - 唯識藏_20
P. 41
此種子雖依本識生,善染等功能仍異,非唯全一,故名依附,用各別義。又初句謂種 ,無漏不等,故名依附。又初句顯有漏種子隨逐本識成有漏無記,用依體義;後句顯 ,故名所隨,隨成有漏等故;後句顯與無漏種子為所依附所隨依止性,雖復依止義同 復二:初標列,後別釋。 事為後。」差別門有三:一、三性別;二、增處別;三、釋處名別。故有十門。初文 種門,諸心差別轉。」後嗢拕南曰:「色聚相應品,世相及與緣,善等差別門,巧便 中復以十門解釋地義。第三卷之中,嗢拕南曰:「自性及所依,所緣助伴業,由此五 強,六,識義強,故不說名心地、識地。身、相應言,皆略不說。地義如前。 識義,心法、意處、識蘊攝故,然意義等,故但言意,皆是思量意根攝故。
「所隨依止性、所隨所依附依止性」者,此中初句顯第八現識與有漏種為所依止 地文分二:初結前生後,後依問解釋。釋中復二:初以五門分別地體,後第三卷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① 「耳」,底本作「聲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耳」。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