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2 - 唯識藏_20
P. 42

名為意;八無此依。第三解云:六、七同前,第八亦以第七為依,種子亦以能熏及第  解云:第六意識所依七、五,內意處中俱意處故;七依第八,第八亦是意處攝故,故  為俱有依;四云、第六意識以七、八為依,七、八識更互為依。廣如彼說。  為依,八無此依;三云、六、七如前,第八以第七及五根為依,種子識以第八及能熏  一云、七、八無俱依,第六有此依,謂即末那;二云、六以七、五為俱有依,七以八  以十門,第六意識以九門釋,廣如《唯識》。  識三種別義。然薩婆多以名、義、業、世、施設釋此三異,與此不同。七、八兩識俱  一切皆有依止義故。據實,此意唯取第七,如《成唯識》、《攝大乘論》釋心、意、  所集起故名心。  ,附於前種子能依止性,更互相依。二俱名心:由種子具積集義故名

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中言俱有依謂意者,前第一師解云:此文唯說第六識俱依,七、八無故。第二  「彼所依者,俱有、等無間依,謂意」者,其俱有依,《唯識》第四略有四說:  「意,謂恒行意及六識身無間滅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」者,此中通明過去六識名意,非唯第七,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