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3 - 唯識藏_20
P. 443
應,非異性等。七、有兩頌依二諦理明人、法有無。八、有一頌明作者、受者一異不 四頌明自共相及二諦觀。五、有兩頌明三種三法無和合義。六、有一頌明同性心所相 頌明在家、出家雜染自性:無明、貪愛。三、有五頌明雜染品依、因、時分。四、有 等;「體義伽陀」者,明伽陀中體性義理。 義,此有三種:「勝義伽陀」者,明無我理;「意趣伽陀」者,釋伽陀意,如四意趣 依七分中,除單伽陀諷誦經,餘六分教是所思擇素怛攬義。單誦伽陀是所思擇伽陀之 性故;譬喻、本事、本生,眷屬故:此四毗奈耶藏攝。又除論議,阿毗達磨藏攝故。
頌有四十四中,分為十二段:初、有九頌明無有情我及作用體義諸法。二、有兩 就釋勝義伽陀中,文分為二:初舉經頌,後隨別釋。 「思擇素怛攬義」者,素怛攬藏,依此論說,十二分中多分攝七分。除緣起,自 第三大段思擇諸法,文分為二:初標後釋。 「五種無性」,翻五有性,如應當知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4
3
3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