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0 - 唯識藏_20
P. 70

記種既離緣縛,得生果自在,更無硬澀,名  在」。又善、無記種由煩惱種緣之成縛,得有餘涅槃時,轉捨一切染種所依。善、無  間道;善、無記種,轉令緣闕,畢竟不生。果體既無,隨意入滅,名為「轉得內緣自  迦耶見及我慢所依處」者,我見、我慢依生處。  所分別故;「阿賴耶」者,所愛著義;「取」者,所取義;「苦」者,逼迫義;「薩  體義;「因」者,建立果義;「薩迦耶」者,虛偽可破壞義;「戲論」者,分別義,  自性」。  附,名「麤重所隨」。無記種起,名「麤重所生」。體是異熟,無記無覆,名「麤重  隨眠」。「是故一切所依自體」,即是異熟五蘊之身。煩惱逼惱,煩惱招感,煩惱依  ,《對法》亦名「有漏麤重」。由無初二義故,今論說「信等法種,不名麤重,亦非  說染種名

              第三段廣胎生相中分八:一、時節;二、資稟;三、分位;四、變異;五、男女  「又般涅槃時,已得轉依」等者,此說入無餘位。染種所依,前已轉捨  眾名有十一:「界」者,因義、持自體義;「種姓」者,類別義;「自性」者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② 「令緣闕」。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,謂無
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