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2 - 唯識藏_20
P. 72

二:初標後釋。  。於中有三:初觀生死展轉次第;次明觀此方得漏盡;後此教理,其為難悟。初文有  處支;出生已後,學言說前,名為觸支;耽家室後,方名受支。  業力;二、母不避不平等力。因此二力生,隨順風為緣,令髮等損。  月,名極圓滿。初後月相兼,數成其十,實唯滿九。  百六十六日,支分皆具,更經四日,方乃出生,轉趣下故。總經二百七十日,凡經九  ,氣從內出;後死之時,氣不更入。餘位可知。  內擊外,上有一支,以為頭相;次吹兩支,以為膊相;下吹兩支,為髀相。故此初相  相。至五七日,支相方現,故名「鉢羅賒佉」。鉢羅賒佉者,支分義。業風所吹,從

              「此復於餘,此復於餘」者,謂祖、父、子、孫次第相與為四緣故。由身資長,  「又諸有情隨於如是」等下,辨生死中第二大段,說觀生死次第,漏盡句義難悟  「生後漸次觸生分觸」等者下,明增長。觀此文意,根位已後,未出生前,名六  變異中有二:初標四異,後隨別釋。一、髮;二、色;三、皮;四、支。一、由  八七日後,但漸增長,更無位別,乃至三十八箇七日方滿。以三十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七總成二
   67   68   69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