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7 - 唯識藏_20
P. 67
名言種起親因緣故。 ,或順後受,雖經多劫而未得果,種不滅沒,後還能生,隨逐 生,名未受果;若果已生,名「已受果」。 故名言種無受盡相,復數逢緣,數生果故;有支種子名有受盡相,有頹歇故。若果未 得果,新舊合用,其果方生,望業招集,與其新名,非名言種無始時無,要熏方生。 新熏招集,方乃能生,故名為新。護法解云:名言種子法爾舊成,無有新 此文為正。難陀云:此說名言,本識親種無始新熏,不能自得異熟果,要由淨不淨業
* 「雖餘果生,要由自種」者,如異熟體,雖待餘業現餘緣等,其果方生,要由自 「又諸種子未與果者,或順生,或順後受」等者,此說種子未生果者,或順生受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
③ 「逐」,底本作「遂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逐」。 ② 「新」,底本作「支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一改作「新」。 ① 底本無「三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
③ 自體。
5
5
5
② 熏,不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