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3 - 唯識藏_22
P. 383
十卷《金光明經》,十地定皆名三摩地,此即譯人解音不同也。 義別故,上下各名,影略互顯也。但恐曉公不別地、提二字,濫作斯難。然復勘新翻 所言三摩呬多,此云等引;彼云三昧者,舊翻名正受,即今云三摩地,翻名等持。二 師譯經之中或名三昧,或名三摩提?故知異也。今謂之不然。彼經云三摩提者,即今 中明十地定:初三地定名三摩提,後七地定名三昧。其若一名而譯有訛正者,何故一 」,此論十二云「五聖智三摩地」故也。 ,語訛。是二師言有相違也。 無色。
新羅元曉師云:三摩地之與三昧,名義各異。所以知者,如《金光明經》第三卷 今謂三昧即三摩地,當如基師之所說。所以知者,以《成實論》云「五聖智三昧 景法師云:三摩呬多,又舊名三昧者,語訛。泰云:三摩地,又舊名三摩跋提者 由此等引通攝一切有心、無心定位功德,總寬通故,偏立地名也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三
① 底本無「阿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略纂》卷五補上。
3
6
6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