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3 - 唯識藏_22
P. 593

斷」謂不相似,不相似果生故。此顯等流果及餘三有為果。  依勝義諦明我體無,後半頌明依世俗諦有作受果。「流」謂相似,相似果續故;「無  中,無實相應不相應義故。  二句。於相應中,又非一切定與一切相應;若此時不相應,亦非定不相應。於勝義諦  此故知,無實隨轉性。以上釋初二句。「又非一切心,或相應,或不相應」者,釋下  謂同性;「不相應」者,謂別性。非同性者,或不相應;非異性者,或非不相應。由  等行,無有和合」者,更互相應,說和合義;福等行,三世三業決定無相應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七段有兩頌,依二諦理明人法有無中,初一頌依世俗諦明心隨轉因緣,次半頌  「今當顯示」至「自作自受」。  第六段一頌,釋中心相應亦爾,無實相應隨轉之性,非無假法。又「相應」者,  「彼心相應」至「不得成就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二十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588   589   590   591   592   593   594   595   596   597   5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