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5 - 唯識藏_22
P. 595
六頌明解了解脫遍知。 總釋七頌;「解了縛遍知者」二,別釋七頌。別釋中有二:初一頌明解了縛遍知,餘 義,二義皆成不一異義。 緣,境等風所擊」等頌,明不異義,故彼此文,義無乖返。又此據本末義,彼據體用 苦。 故,即內貪境名貪愛緣,能生苦故,皆名為集。我見及苦俱名當苦因緣,我見體亦是
第十二段有七頌,顯示解了解脫遍知及縛遍知中,文分為二:初「又法行者」, 「又法行者」至「亦無涅槃者」。 第十一段一頌,明阿賴耶識譬如池流派。此顯不一義,《楞伽經》說「如海遇風 「今當顯示」至「五趣、三界等」。 第十段有五頌,明集生苦中,「顯彼我見由集次第發生苦」者,貪愛正是集自體 「次後五頌」至「惡、無記故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二十
5
8
8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