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8 - 唯識藏_22
P. 588
半頌顯法從緣生,自然而滅。 賴耶識譬如池派流。十二、後七頌顯示解了解脫遍知及縛遍知。 可說。九、有五頌釋通疑難。十、有五頌明集生苦,障 應,非異性等。七、有兩頌依二諦理明人、法有無。八、有一頌明作者、受者一異不 四頌明自共相及二諦觀。五、有兩頌明三種三法無和合義。六、有一頌明同性心所相 頌明在家、出家雜染自性:無明、貪愛。三、有五頌明雜染品依、因、時分。四、有 別所依時分;後有二十八頌,顯清淨品如實觀時得清淨云云。 頌,顯清淨品能觀無我云云。備師云:初有十一頌,明人無我;次有五頌,明雜染差
「此中,依止」至「二邊執故」。 長行釋中,文分為二:初總釋頌意,後別牒釋之。 初九頌中,文分為三:初之五頌正明無我及作用,次三頌半重明法無作用,後有 今依景、基兩師所判開為十二:初、九頌明無有情我及作用體義諸法。二、有兩 頌有四十四中,泰師云:大判為二,初有十六頌,顯雜染品所觀;後有二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二十
② 解脫等。十一、有一頌明阿
5
7
7
4
4
① 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