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96 - 唯識藏_22
P. 596
。五十一頌中,文分二:初一頌,梵王請舉問;後五十頌,世尊答。 無故,能淨意亦無,非要意淨名為解脫。 解脫。基云:先染汙無,名為解脫;非意後淨,得解脫名。二乘之意唯染汙無,所淨 備云:別有第六意識生起治末那心及惑故。第六意識自有惑無惑雖異而性清淨,遂名 ,末那解脫四惑故;非彼末那與惑俱生已,後斷惑時別有所餘清淨意生,異前染意。 彼惑俱時滅故。後釋符順長行也。 道起,染意四惑俱時而斷,故無先後。又非先者,末那與惑恆俱生故。非後者,即與
請問有二:上半讚,下半請。請有三,一、問學體,二、問學數,三、問學法, 「已釋勝義」至「修學為我說」。 第二段釋意趣伽陀中,文分為三:初結前生後,標其請者;次舉伽陀;後隨別釋 次一頌釋有餘涅槃,次一頌顯無餘涅槃,後一頌顯無實數取趣生死、涅槃。 次兩頌顯解脫性。泰云:即彼末那先與惑俱時,非四惑染汙性故,即說四惑俱時 於中,初一頌明所離惑,即是末那與四惑俱同生同滅。「非先亦非後」者,金剛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二十
5
8
8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