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88 - 唯識藏_23
P. 588
或復異作惡等因而有異善等熟也。景後加解:無有彼人異作,此人異熟。 無不作」至「或異果熟」者,此結有取。泰云:此起隔對也。亦無不作業而有果熟, ,亦據現在生果,名為受與。 與;若緣過未龜毛兔角無法之時,相分當心顯現,相分生見分,亦名受與。增上緣者 得名與。等無間緣受與亦爾。所緣緣者,若緣現境心、心所生時,境界、作業同時受
校量中,三藏云:「百分、千分、數分」即當萬分;「等分」即當億分;「乃至 「謂諸菩薩於善說法」至「曇分亦不及一」。 解中有三:初、聞法殷重;第二、校量顯勝;第三、重辨聽法殷重。 去前問遠,故重舉問言「菩薩云何求聞正法」。 菩薩云何求聞正法? 答初問竟。下答第二問中,初問,次解,後結。 基云:言「謂諸有情自所作業」至「終無失壞」者,此通明有分熏習等義。「亦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
1
1
1
8
8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