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3 - 唯識藏_23
P. 603
雉等用也。 宗要。言「若有來求罩羅罝弶」者,罩羅,取魚之物;罝,是網鹿之具;弶者,取兔 淨,不吝己身,現前復利益事多,不應施身分,是此中意。 生念言:「此應可與不與。」心生慳吝,惜己身故,為破吝故,須捨身分。先心已清 薩支節,不應施與,以現前利益多故,捨時利益少故,隨多利益事行。若心退轉,自 身分」者,此中謂菩薩先來意樂清淨,不吝己身,於現前中有利眾生事,設有來求菩 施不施;三、「行布施時,普於一切」下,明施方軌。
約外物中意,有十五句,第五、戲樂等物中,初總標其義,次別釋五句,後總結 「又諸菩薩於外施物」至「所有學處而行惠施」。 前中言「若諸菩薩於所行施意樂清淨」,乃至「不應棄捨正現在前利眾生,而施 「如是略說菩薩應施」至「或不應與」。 次明對機施不施中,先略後廣。廣中有三:一、就內身辨施不施;二、約外物辨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一
1
1
1
9
9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