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5 - 唯識藏_23
P. 605
番中云「性是慳貪,是慳貪類」者,本性慳貪,名性是慳貪;若非本性慳貪,為他教 「無亂心施」,其義可知。 火等。「自他淨施」者,謂不見授者、受者。「合儀」者,謂不施彼刀、毒、酒等。 言「或復處置等」者,或處置他令作不如法事,然後行施,如令他殺等,然後施與。 。又如撩擲法而施糜飯,不敬於彼,菩薩不為;不正威儀而施,於菩薩不為。基云: 說非直此蔥不施於彼,亦不以此置金銀器,不合儀式諸事業等而施於彼,是此中意也 者,基云:謂如有人先不食蔥,不白他知,如布施之法而與之蔥,菩薩不為;乃至廣 ,非真清淨道,真清淨道者,無漏慧也。
第二十九、巧惠行施中,初總標句,次問答廣釋,後結。廣釋中有四番文,第三 第二十六、云「應時,不以非時」者,謂饑時施食,不施衣等;熱時施冷,不施 第十五、不依名聞利養而行施中,細析有四句。 第十三、不施不合儀物中,有標、釋、結也。言「又不告白」乃至「菩薩不為」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四十一
① 「而」,底本作「品」,今依據磧砂本《瑜伽論略纂》卷十一改作「而」。
1
2
2
0
0
11